大,牵扯太多,臣或许要想三天三夜。”严成锦神色略显不安。
层次越高的人,越不要脸,越不要脸,活得越精彩。
“简单的说说就好,不必如此慎重。”弘治皇帝看出来,这个家伙是有想法的,只是没有万全之策,不会轻易说出来。
“臣怕惹陛下不喜。”
“你手上有两块免死金牌,一把尚方宝剑,怕什么?朕不是喜杀伐之人。”
“那臣说了。”
李东阳等人的目光落到严成锦身上。
严成锦毫不犹豫:“臣恳请陛下,给天下的官吏加薪俸!”
突如其来话锋一转。
在讨论新的商税,怎么就说到加薪上?弘治皇帝和大臣显然有点跟不上。
李东阳面色凝重,他注意到了严成锦话中的两个关键字,天下,你可知道天下官吏有多少人,给天下官吏加薪要多少银子?
天下官吏,应当会对本官感恩戴德吧。
御史谏言为了天下官吏加薪,在明朝是头一回。
真改了大明的薪俸,他可能要被写入史书,被后世的评书人拎出来表扬:明朝官员的俸禄堪称历代最低,但是有一个人改变了大明的薪俸,他叫严成锦,字老高……
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,似笑非笑地道:“为何?”
“朝廷中的六七品京官,一月禄米约为八石,每月发的粮不足数,折色后更少,一年的俸禄,才十二两银子。
大臣的薪俸,堪称历朝最低。”
明中期时,俸禄采用的是禄米加俸银的方式。
李东阳等朝廷大员,一月俸米八十七石,家中良田千亩,甚至万顷。
俸禄对他们而言,不过是一个形式,不指望俸禄养家。
底下的小吏却不同。
严成锦继续道:“不论历朝历代,薪俸皆是人人关心的问题,大明的薪俸远比宋时低,臣才恳请陛下,加一加薪俸。”
朝廷发的薪俸不足以养活一家人,官吏便会对朝廷生出愤怨,开始搞副业,捞油水。
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都不得保全,谁还会管会不会掉脑袋?
抛开一身官服不说。
朝廷和官吏就是老板和马仔的关系。
“历朝历代有改制,却极少有人关心官吏的俸禄。
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,官吏不会溃逃,而是变本加厉的搜刮民脂民膏。
从明初到明亡,工资万年不变。
银子的购买力却一直在变化,不黑对不起家儿老小,太黑对不起黎民百姓。”严成锦心中暗想。
弘治皇帝有些不悦:“朝廷节俭靡费,且如今在商讨新商法推行,严卿家回到正题上。”
严成锦道:“推行新商法,必先提薪俸!”
“此举与新法有何关系?”户部尚书韩文疑惑。
“臣担心的是改为纳银之后,会致使贪墨发生,反而害了商人。
朝廷发放的薪俸太低,官吏便会想方设法寻谋生路,臣称之为副业。
尤其是税吏,向商人们索取货物后,还要索取额外的银两,藏污纳垢。
朝廷要推行新法,就要先加官吏的薪俸。”
弘治皇帝皱着眉头,还有这等事。
韩文摇头:“就算这样,也无法保证税吏和税监不昧银子。”
李东阳等人陷入沉思,微微点头。
“韩大人说的不假,但薪俸不改,却会逼得原本清廉之人,也被迫贪墨。
敢问韩大人家中良田几何?若薪俸不足养活家人,韩大人会不会心生歹念?若薪俸不改,朝廷还是收不上来银子,还会加重商人的赋税。”严成锦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