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压得住阵势,就必然选派一名大员前往四川。
按照以往,三党肯定是要反对,可反对也需要理由,四川总兵都阵亡了,朱燮元那边,还能挡得住么,你要是反对,那也行,一旦朱燮元真的没有守住,丢了成都,又或者再丢几个重镇,那责任不都是自己的。谁叫我当初派人过去,你们不同意的,这个黑锅你们来背吧。
所以,三党认为,这件事不能反对,只能在人选上面打主意。有了分歧,也是太后拍板,真的打了败仗,也不该我们的事情。
两家难得达成一致,开始研究派谁前去四川。岳党没有一上来就亮出底牌,先是提议了几个人来,表示到四川当经略,但都被三党给否了,三党也提出了几个人,同样也被岳党给否了。到了最后,岳党提出,请岳肃前往四川剿匪。但三党也有话说,让岳大人去做什么,当什么官啊,当经略还是巡抚,经略是没人,但是小了点,要是你们岳大人肯低就的话,我们也能成全。
岳党嘴上也不饶人,表示什么官不用你们来艹心,咱们报上去就行,皇上想怎么给官,就怎么给官。
三党不明白岳党这是什么路数,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,想要反口,也不能了。略一斟酌,寻思着,我们也就提议让岳肃到四川,没说当什么四省、五省总督之类的,太后总不能单给岳肃一个四川总督干吧。咱们大不了就这么报上去,太后要是真愿意给岳肃一个五省总督什么的,咱们也管不了,再者说,要是真能给的话,早就给了,也不用等到现在。
两家达成一致,在岳肃的折子上,拟了个这样的建议。该论功行赏的,都论功行赏,准了岳大人的赏赐提议。岳大人劳苦功高,也该褒奖,至于怎么奖,却没有写,毕竟岳大人的官已经够大了,如何再封,太后你自己拿主意吧。最后表示,流寇进入四川,总兵都死了,巡抚朱燮元未必能够抵挡得住,应该派一重臣前往四川监督剿匪。论文韬武略,满朝上下,当属岳大人为翘楚,他人难出其右。岳大人一向精忠为国,当年就打算前往陕西剿匪,可皇上让他去闽浙剿匪,现在大功告成,不如就让他去四川接着剿吧。至于给什么,皇上你自己看着办。
折子递了上去,先行交到司礼监,邹义顺水推舟,表示可以,然后送给太后。张嫣看到折子,还真有点为难了,这可是内阁联名的折子,自己虽说是太后,但终究不是皇帝,内阁联名的拟定的事情,不是她说推翻就推翻的。
当然,张嫣除了为难之外,心底还在纳闷,内阁这帮家伙,是怎么达成一致的,能让岳肃去四川?
想不出个原因,可折子得批复呀,岳肃立了那么大的功劳,要给个什么官做呢?不好安排呀,岳肃现在的官是什么呢?全称按大小排列是这样的,托孤大臣,当朝次辅,武英殿大学士,太保,太子太傅,闽浙总督,兼刑部尚书。
官都干到这份上了,还怎么封呀,再给虚衔,就得给爵位了。可文官不同武将,文官在退休之前,是不给爵位的,只有武将,因为功劳太大,才能在在任期间,赏你给爵位。
所以,对于文官来说,爵位现在根本不能赏。官职么,次辅再上是首辅,这个不能给啊,首辅不能不在燕京任职啊,这个官只能罢了。太保之上,还有太傅、太师可以赏。可眼下要是赏了,以后怎么办?儿子正式亲政之后,肯定是要调岳肃回京,并加以封赏的,由儿子赏岳肃一个太傅,并抬举到首辅,令岳肃感恩戴德,才是正途。现在,自己真的不能封。再者说,以什么理由调岳卿去四川呀,当什么官啊?巡抚,还不如杀了岳肃;经略,直接把岳肃拉出去砍了吧。根本就不实际,就算是四川总督,那也是两省总督变一省总督,属于降职呀。
张嫣拿不出主意,一脸的为难,左顾右盼,最后只好看向站在下面的邹义。说道:“邹义呀,这份折子你也看了,哀家看你们司礼监表示赞成,那你跟哀家说说,要给岳肃什么封赏,加个什么官位。还有,让岳肃去四川,到四川当什么官呀?”
通过张嫣提的问题,老辣的邹义,马上就能明白,太后顶多能够勉强让岳肃去四川,至于五省剿匪总督这个头衔,是万不会给岳肃的。看明白太后的心思,邹义那是不紧不慢,侃侃说出自己的应对之言。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