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畴的心思已经动摇了,他是不会舍得去死的——如果他当真是一心想要寻死的话,那么在被俘的时候就可以挥剑自裁,被俘之后也可以绝食自尽,但洪承畴都没有这样做……相反,他自从被俘以来,吃喝如常,可知其并无求死之心,既非求死,便是求活。眼下若是要求活,岂能不降?”
“……可他分明还没有任何投效和归顺的意思啊?”皇太极困惑地问道。
“……唉,陛下,越是人才,劝降起来就越是麻烦。不下足了水磨工夫,如何能让国士投效?”
范文程解释说,“……洪承畴乃极傲气之人,以文人之身,统领大军扫荡西北流寇,智勇双全,威名卓著。又并非与圣上正面对垒之时落败,而是因为偶然兵变,意外为我所破,故而难免有些不甘心,却也在情理之中。何况,明国之倾颓,世所共见,难道此睿智之人,便能视而不见?洪承畴此刻不降,主要倒不是为了什么华夷之见,而是一来心中不服气,二来还有所幻想,觉得北京城未必会陷落。陛下若能破格召见,使其得睹天颜,再温言招揽,想必更能动摇其心。待他日北京一破,再行劝降,便更有把握了……”
于是,皇太极便下令大排宴席,犒赏全军,预备誓师征讨北京城,顺便也让洪承畴一同赴宴饮酒。
——之前,后金大军分兵多路,四出扫荡,捷报连连,目前已经基本扫平畿辅,碾碎了残余少量明军的最后抵抗,掳掠到了大量财货和壮丁。如今正在武清县大营再次集结兵力,准备对北京城发动总攻击。
此时,皇太极的御营之中,一时间冠盖云集、名将荟萃。莽古尔泰、代善、济尔哈朗、多尔衮、豪格、阿巴泰等女真勇将,吴襄、祖大寿等关宁降将,以及入关以来投降的明国文武官员,此时全都奉命会聚一堂,举杯痛饮山西汾酒、贵州茅台等世间佳酿,甚至还有几瓶岭南“澳洲人”所造的“国士无双”酒……而身为战俘的洪承畴,也被单独安排了一席酒菜,由范文程在旁作陪,与众人一同宴饮。
宴席上,皇太极先是夸奖了一番诸将的功劳,鼓励他们继续奋战,然后又让人捧出两份文件,当众宣读。其中一份文告是表明皇太极对待明朝官员的招揽态度,上面写着:“……明朝官员归降,子孙世袭父职不变;杀官来归,授予官职;一人来降,国家恩养;率众来降,按功授职。”
另一份文告则是发给北京朝廷的最后通牒:“……我见黎民百姓涂炭,常以和睦为念,致书遣使不下数次,不知是下边的臣属欺骗蒙蔽明廷,还是明朝的皇帝明知黎民涂炭、人民死亡而漫不介意,不愿和平?我一再讲和,你明朝大臣竟无一言回答,这是有意在招惹祸乱!因此你国人民之忧苦、死亡并非是我之责,而是你国的君与臣之过。今后凡我大军所至,有敢逆我对抗者,杀之;逃避山林者,俘之;如安居不动,投降归附者,秋毫无犯。此次进兵,必要全取河北,决不似以前那般轻易撤兵!”
这两份文告一出,那些八旗豪酋听得一知半解,倒也罢了,诸位新近归顺的汉官汉将,却是听得眼神发亮,眉开眼笑。旋即更是对着皇太极连连谢恩恭贺,阿谀之声如潮,各种马屁不要钱一样地乱拍。
而肩负劝降使命的范文程,也趁机举杯对洪承畴说道,“……洪大人可看见了?我大金国一心仰慕汉化,容纳百川,傲立辽东。如今更是捷报频传,国威强盛,万民四夷莫不敬服!若论这天下有谁能荡平乱世,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,舍我主之外还有何人?大人又何必为那朱家小儿,而荒废一身本事呢?”
“……呵呵,我大明朝承受天命,圣天子垂治四海。定鼎神州已近三百年,乃是万邦母国之尊,岂是几场区区小挫就能摧垮的?”洪承畴哼了一声,眼底隐隐有些怒容,但却略微显得色厉内荏。
“……圣天子?嘿嘿。”范文程嘿嘿一笑,“……洪大人可知,你口中的这位圣天子,已经丢弃了京师宫阙和祖宗陵寝,仓皇西奔了?连死守都城,与我军交战一场的胆量都没有,哪里配做这天下之主?”
“……这如何可能?!天子绝非这般脾性!休要以谎言欺我!”洪承畴顿时一惊,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——以洪承畴对崇祯皇帝的认知,这位死要面子的圣上是绝对不会学习唐玄宗,轻易丢下京师逃亡的。而朝中那些素来只会唱高调的大臣,也不会有哪个人愿意做出头鸟,提出这等丧尽脸面的建议。
既然如此,那么皇帝又为何会丢下京师出逃呢?就不怕那千古骂名和世人耻笑了?
“……洪大人,都到了这会儿,我还用得着欺骗您么?此事千真万确啊!”范文程微笑着说道,同时拿出厚厚一叠信笺,摊开在洪承畴的面前,“……这些都是京中高官贵戚,在近些日子写给我主的秘信,将天子出奔之事说得明明白白,连如何向我军献城的安排,都已经商量好了……大人还以为此战会有变故么?”
——这些京中权贵跟女真八旗暗中勾搭和投效的信笺,是范文程向皇太极讨来,作为劝降工作的道具使用的——到得此时,有些事情也不需要保密了,反正洪承畴不过是一介囚徒,知道了消息也传不出去。再说,八旗精兵马上就要直扑北京了,这些秘事就算泄露了又能如何?莫非北京城中还有人能肃奸不成?
于是,洪承畴就这样被华丽丽地震住了,再也说不出什么忠君报国、宁死不屈的硬话了。
尤其是当洪承畴在这些私通建奴的密信上,看到了嘉定伯周奎(周皇后的父亲)和游击将军田弘遇(田贵妃的父亲)的签名及他们对皇太极的献媚文辞之后……那可是崇祯皇帝的国丈大人啊!
——连自家岳父都要私通建奴要造反了,可见朱由检这个皇帝当得有多么失败……就是不知道他的枕边人(周皇后和田贵妃)有没有也跟外寇勾连?如果是真的话,那么崇祯皇帝的人生就堪称是惨剧了!
总之,堂堂天子都已经退避三舍,丢弃京师出奔了。京师里的那么多尚书侍郎、阁部学士、皇亲国戚,都争着抢着要来捧敌酋皇太极的臭脚了。他区区一个兵败被俘的罪臣,还在这里倔强个什么劲儿呢?
然而,正当洪承畴为“天子弃国”之事而心神剧震、神不守舍之际,帐内诸将们则彼此推杯换盏、酒酣耳热之时。皇太极之前派往北京城方向侦察的女真探马,却报来了一桩始料未及的变故。
“……什么?陕西流寇抢先打进了明国京师纵兵大掠,占了咱们的便宜?”
这个意料之外的消息,让帐中已经喝得半醉的后金诸将,一时间颇为错愕,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。半响之后,才有人恨恨地叫骂起来,不外乎就是那些陕西贼人抢了大金的口中肉。唯有范文程在沉思片刻之后,却悄悄起身离开坐席,凑到皇太极的耳畔,小声说道:“……大汗,大喜!真是大喜啊!”
“……哦?这话听着真怪,这等晦气事,于我何喜之有啊?”同样喝得微醺的皇太极皱眉问道。
“……禀报大汗,我军此次进占京师,若大肆屠戮,必然民怨沸腾,不利于日后治理;若分文不取,则又会让将士失望。如今有了陕西流寇为王前驱,给咱们做脏活和背黑锅,这事情可就好办多了……”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崇祯五年十月二十七日,得知京师变故之后,皇太极亲率八旗铁骑奔袭京师,各路汉军随后跟进。
此时北京城内依然一片大乱,陕西流寇一心劫掠城内商铺宅邸,对外敌全无防备,连城门都未曾关闭,八旗精兵遂轻易入城,后续各路兵马亦蜂拥而入,于京师街巷中混战一日之后,陕西流寇兵败大溃。
流寇之首闯王高迎祥,正下榻于紫禁城,与诸贼首饮酒作乐。闻声即刻披甲,率亲兵且战且走,但部众散于全城,召唤不及,最终力不能支,于午门外授首。其余各路陕西贼首,亦多半于城中被擒被杀,或没于乱中,不知所终。唯有闯将李自成,事先约束部属,扎营于城外,未被后金铁骑冲散,但也无力扭转战局。见事不可为,李自成便一边收容溃兵,一边拔营西走,金兵闻讯后追之不及,只得坐视其全师远去。
经此一番战乱浩劫,京师半数房屋被毁,数十万黎民涂炭,皇宫紫禁城也有多处被焚毁。许多皇亲国戚、豪门富户“据说”是被流寇屠了个干净,他们家里囤积的金银粮米,在通过陕西流寇过了一遍手之后,自然也都成了女真八旗的战利品,仅现银一项,就高达五千万两之巨,让八旗显贵们一个个喜得合不拢嘴。
因为皇宫沦为战场,尚未清理干净,皇太极最初下榻中南海紫光阁,并于此地召集明朝降官,温言抚慰,量才录用。有一名翰林庶吉士三跪九叩,奉上劝进表,请皇太极于北京称帝,皇太极笑而婉拒之。又有一名科道言官请示皇太极,问归顺的汉官是否要剃发留辫,皇太极表示,此等小节尽可以悉听尊便……
总之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京师局势开始稳定下来,老百姓麻木地接受了女真人的统治,但缺粮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北京的新主人……于是,在几名明国降将的提议下,皇太极把目光放到了东边的天津海岸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