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、家里在哪、怎么来的这里,她说都不记得了,又给她看那本糊了一片的书,谁知她见了书便哭了起来。话说,你会哄女孩吗?”
“什么?”阿呆起初听黄月英正经地说着,还在想这小娘遭遇竟如此凄惨,没想到最后又来调侃自己,“阿嫂,我认识的女子,除了村子里的婆婆大婶,年轻小娘便只您一位了,要不我把孔明兄叫来?”
黄月英又气又笑道:“嘿,你这小子,行行行,赶紧叫我们的大军师来吧。”
阿呆见诸葛亮正与赵云、关平安排军士依令休整,便将他请来,诸葛亮倒是因为那本纸书,对这小娘十分好奇。赵云恐有变故,因此也跟在后面一起来到了马车边上。
黄月英将那小娘扶下马车,给她也戴上了一顶帷帽,军士递上行军饭菜,她却仍旧一个人轻声抽泣。诸葛亮略微行礼,问道:“这位小娘,我等今天见你伏于河边,便将你包扎带来此处,小娘尽管放心,我等都是荆州官军。”
那小娘对诸葛亮点了点头,抽泣的声音渐渐缓和了。
“小娘如方便,可用了军中粗饭,稍事歇息,明日我们安排手下将你护送回去。”诸葛亮又说。
“我…什么都不记得了…”那小娘低着头暗暗低语道。
“小娘勿急,适才陪着你的,正是在下的夫人黄氏,若想起什么,可随时和她说。”说着,诸葛亮指了指阿呆,“这位是在下好友,年纪也与你相仿,如有什么,也可请他相助。”
阿呆听到提到自己,不由一愣,只得呆呆点头。那小娘并不起身,只是转向阿呆微微欠了欠身。
“适才拙荆从你随身物品中寻得一本书,虽然被河水浸湿,但想来或许还能在光照之下,寻找笔迹。也请小娘勿急。”诸葛亮见那小娘仍旧伤心,又说道。
“真的可以吗?我只记得这本书十分重要…”那小娘说罢又是一阵伤心。
“他说可以便是可以,不可以让他再给你写一本便是。”黄月英见小娘又要哭泣,便赶紧安慰道。
诸葛亮又问:“还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小娘?”
那小娘想了想,淡淡地道:“大家都叫我阿祺…”
阿呆心想:“还是孔明兄厉害,三言两语,这阿祺小娘便不哭了,还把人家闺名给问了出来。”不由向诸葛亮投去了钦佩的目光,余光一扫,瞥到黄月英偷偷给了诸葛亮一个白眼。他强忍不笑,又看向阿祺小娘。
太阳此刻早已落山,初春无雨的夜空繁星点点,微风拂过脸庞虽仍冷峻,却不似隆冬如利刃般的刺骨。军士们呼喊声此起彼伏,一座座帐篷逐渐搭起,立在野营帐中的根根木柱火炬也在夜空下喷吐着火焰,军士们围在营火前用着晚食,聊起各自的家常,夜幕降下,除去火光与月色,便只有黑暗笼罩一切,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。摇曳的火光映在阿祺的身上,虽隔着帷帽垂下的幔帐,阿呆仍然隐隐看到幔帐里是一张雪白的脸庞,眉弯嘴小、清净秀丽,看样子略微比自己又小了两三岁,虽然憔悴,但说不出的静美。
正如他所言,这一生,能鲜活的留在记忆里的女子,也就只有黄月英了,幼时与亲人流离,便是母亲与叔母的映像也早已模糊。平日里最常说话的不是已知天命的王师傅、便是老沉持重的诸葛亮,反倒是和诸葛均更能说笑,此时看着阿祺的模样,不由地心中一热,倒是盼望能有个年纪相仿的伙伴和自己说说外面的世界、外面不一样的人。想到这里,不由地说:“大家都叫我阿呆…”
众人都没想到刚听到阿祺说出自己的名字,阿呆却唐突地冒了这么一句出来。黄月英转过头,对着阿呆眨了眨眼睛,见他直瞪瞪地看着阿祺,根本没看到自己,便站起身,走到阿呆边上,用手在他眼前摇了摇,阿呆一惊,当即回神。
“我们的大剑客阿呆小兄弟,可要保护好阿祺小娘啊。”黄月英说罢对着阿呆坏笑了一下,把他拉到阿祺边上坐下,自己走到诸葛亮身边把他拉走。
黄月英见离得两人远了,便问诸葛亮:“你觉得这小娘有什么问题吗?”
诸葛亮说:“那本纸书实在罕见,我猜测这小娘身上定有什么隐秘之事,见她受伤颇重,若不是阿呆好心救她,多半已经死在那河水里了,绝不会是以苦肉计接近我们。不过史书有记,凡在大伤、惊厥后,一时半会想不起事情,也是有的。”
“观星之术呢?神算不可滥用,寻常观星卜测总能略知一二吧?”黄月英问。
诸葛亮用羽扇指着北天星空道:“近日观望星象,只见得北方室宿明亮,已有数日,但于这小娘并无关系。”
“最近匪夷所思的荒谬之事接连发生,实在让人难以安心。我这里多加留心,若她有非分之举,再行商议如何处置。”黄月英说到这里,回头看了一眼阿呆和阿祺,叹了口气道,“你这位阿呆小兄弟,自小没了父母,长大后连个玩伴也没有,却也着实可怜。”
诸葛亮知她所言为何,笑着摆摆手:“夫人做主、夫人做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