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问题,就是一旦要打仗了,这个各种理由借款的就非常多。虽然借款的额度当初有过商量,一般最多也就十贯二十贯的。
基本是按照其知行或者俸禄的多少来划分额度的,大体数量是其年收入的一半为限,像小平太这种身份的理论上能借一千贯不到,但小平太不差这点钱,高级武士也抹不开面子去低头借钱。
主要的借款人还是足轻军役众、奉公人、下级武士之类的,他们的收入使得他们的借款额根本高不到哪里去。
但是打仗前一拥而上来借钱,由于是无息或者低息的贷款,大家都是顶着限额借。等打完仗囫囵个回来,又一窝蜂全部回来还款。
当中的情由不用想也知道,因为战死了就可以不用还款,所以但凡有点脑子的都想到了这一点。本着不借白不借的原则,都来挖社会主义墙角来了。活着回来,大不了出三毛五毛利息,不幸死了,那就是好几两乃至十几两黄金的遗产啊!
当初规定是要婚丧嫁娶,大病大灾什么的才能借,而且规定要顶头上司写了介绍保证信才能来借的。可诸位武士地头们抹不开面子,属下或者治下的士兵求上来,基本有求必应。
而由于这是面向全山内藩士的普惠储备金,没有人愿意做恶人去否决借贷申请,所以虽然储备金没啥损失,但这个混乱的情况却还是存在的。
如果啊,仅仅是如果,山内家也发生一场长筱合战式的恐怖性惨败,死者过万,那这个储备金立马完蛋,第二天就玩球了。
而小平太出于保护自耕农(提供足轻步兵)和小份产业持有者(提供奉公人步兵和骑兵)的苦心就付诸东流了,这玩意儿,实在是一个尴尬的问题。
严格审核制度?封建社会,法度再严明,也会讲人情。何况是依靠领主和百姓,大名和武士之间的忠义来维系的封建社会。再严格也会有空子可钻,办法可走。
而且小平太好不容易得到了山内许多藩士的感恩,如今怎么可能自己去破坏这种好名声。还不如另想办法,长长久久可以实行的办法。
再看过细绒火绳的收入之后,小平太有了办法,索性豁出去。
等储备金充裕到数万贯本金之后,宣布不允许提前还款,五年起借,还清之前不能再借。
那种借着以防万一的人起码可以挡住一部分,纵使还是发生一拥而上来借的情况,也有充足的资金出贷。
正常烂仗死个一二百,二三百人顶天了。其他的人没死,五年内就只能慢慢还贷,不能再借了。
那就防止了一拥而上和一拥而下带来的巨大混乱,索性我就全借给你们嘛,以后谁也借不上了,慢慢还款吧。
而且钱在士兵手里他们会乱花?不存在的,想乱花也没那么多奢侈品和风月场所给他们花,那钱存他们手里一样能发挥救急保障的作用。
最后也就是如果真的不幸长筱合战了,那人都死球了,山内家也完了,还考虑个什么锤子储备金,大家黄泉路上好作伴,拿钱去比良坂上买船票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