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洋上战火纷飞,北非这边却突然转向平和。巴顿的部队在半路停了下来,似乎就这么不管托布鲁克战火漫天了。他在这里整整等了一天,才又开始缓慢前进,不过却不是赶路,而是正常的推进速度了。
按照他现在的推进速度,20天也未必能够赶到战区,蒙哥马利也似乎忘记了这支部队,一点也不催促巴顿前进。事实上蒙哥马利也已经决定放弃托布鲁克了,因为他确实没有权力去干涉北非美国志愿军的行动。
放弃友军或者说拿友军去送死这种事情,一旦你情我愿大家心照不宣的时候,是非常容易实施的。可是如果一方不愿意上去送死,那么挑明开来之后就会让所有人难堪,大家会选择遗忘这段不愉快的经历,继续后面的合作。
说实话,蒙哥马利的指挥水平确实不如巴顿,两个人差距是在性格和天赋上,无法从后天的学习与经历上弥补。蒙哥马利老成持重,更被政客们喜欢,这位将军让英国皇室放心,因为他从来不做危险的选择。
而巴顿正好相反,这位美国将军一生好勇斗狠,甚至口无遮拦,他冲动又暴躁,但是却熟悉装甲作战模式,是一位不太老实的将军。他经常给上司找各种各样的麻烦,却又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战局,打赢战争。
对于基层士兵来说,拥有一位巴顿这样的指挥官是福气,因为跟随这样的将领他们会在凶残的战争中活下去,甚至可以成为后人敬仰的主力、精锐、王牌。他们会在这种指挥官的带领下战功彪炳,就连退休金都比同行多拿一笔。
但是对于高层决策者来说,他们更喜欢的是类似蒙哥马利还有布雷德利这种指挥官,这类指挥官小心翼翼很少犯错,他们笨拙的指挥让他们一生都无缘漂亮的经典战役,他们往往最喜欢干的是集结20万人去攻打敌人一个3000人的高地这种事。不过很遗憾,对于统治者和决策者们来说,他们宁愿要一只捧在手上的麻雀,也不喜欢养一只翱翔在天际的雄鹰。
于是在另一个时空中,碌碌无为的蒙哥马利成了英国人敬仰的战神,而那个叼着雪茄带领美军一路战无不胜的巴顿却死于车祸。也不知道巴顿死后如果见到了岳飞,两个人会不会一起喝酒,感慨一番古今中外的统治者都是一路货色。
巴顿在半路上开始屯兵不前,这件事最终闹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办公室里,英国的外交代表极力要求惩治巴顿,要让巴顿为托布鲁克的丢失还有整个北非战局的恶化负责。
罗斯福当然不是白痴,他只是笑了笑,然后就不再理会滔滔不绝的英国使节,于是气氛就更加尴尬起来,而惩治巴顿这件事情最后也不得不顺理成章的不了了之。很简单的一件事情:英国依靠美国的援助苟且偷生,现在美国人才是老大,轮不到英国人颐指气使说三道四。
最终罗斯福轻飘飘的说了这么一段话:“特使先生,巴顿将军在北非要为数万名美国士兵负责,我并不觉得他的决定有什么不妥之处,下个月的援助计划我会酌情增加一部分物资,美军在北非的底线是开罗而非托布鲁克。”
一段话里包涵了很多意思:第一,巴顿将军的决定没有问题;第二,我支持他的决定;第三,你们英国人还要靠我们的物资呢;第四,守好埃及才是要紧事,托布鲁克丢了也就丢了吧。
英国特使在罗斯福的办公室里碰了一鼻子灰,只好带着这个结果回到加拿大,这件事情最后也真的就这样不了了之,英国国王决定选择让懂事的蒙哥马利闭嘴忘掉这些不愉快,显然蒙哥马利也确实按照命令忘记了托布鲁克。
这个决定如此英明,因为让蒙哥马利闭嘴远远要比让巴顿闭嘴容易的多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蒙哥马利最后是一名元帅,而巴顿一直到死也不过是个三星上将而已。事实证明,有的时候嘴贱脾气坏性格执拗是影响收入职位甚至是性命的,如果不信,继续参考岳飞和巴顿。
不过,事实证明不仅仅是阿卡多有容人之量,给隆美尔以信任和发挥空间。罗斯福也在支持巴顿,支持他的将军们去争取美国的胜利。
另一个对日本来说不太好的消息出现在1938年的6月末,而这个坏消息的起因竟然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。当然这时候日本举国都在庆祝,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